网上报名

新闻动态
所在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项目新闻 > 正文

编者按:《中国金融实务课堂1—中国机构化买方投资行业》系列课程第四讲“A股基金和股票的投资价值”由杨忆风博士担当主讲,课程分为“中国市场没有Beta”、“中国基金市场与FOF指数”、“关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建议”三个部分。让大家受益匪浅!我们从课堂中撷取以下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1543219941119012817.jpg

1998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第一个封闭式基金,如今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故事,极具震撼力。但是,在二十年甚至是十年以前,都没有经济学家预测到中国基金和股票的发展情况。


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能会告诉我们“GDP预测不了股票市场”。在短期的投资中,经济发展的好与坏与股票市场没有太多的相关性,但是长期来看应该是匹配的。这也恰巧解释了中国市场没有Beta的原因。


中国市场没有Beta

在没有Beta的市场中,投资者体验很差。从沪深300多年的走势图可以看出,波峰、波谷时期非常突出。在这个时候,推荐股票的人特别多,股票开户数很多。2007年,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还未开门就有一帮人排队等候,一开门就会冲进去开户,非常踊跃;2015年也是如此,这个时候的开户数很少,代表着买股票和对股票有兴趣的人很少。所以,如果把2007年的数据做个积分——人数乘上每个人的资产,基本上是他们买入股票的数量,再跟2015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差值很大,这部分人肯定是“体验不好”的人,“羊群效应”非常明显。


很多人都会把股票市场当成短平快的赚钱之地,大家都想去赌一把,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作用。

1543220021185038794.jpg

杨忆风老师在授课


另外,缺乏Beta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基金和股票的回报重复性很差。基金投资人通常喜欢购买上一年度的好基金,媒体和销售也都比较喜欢这个,但是购买这些基金几乎是最差的选择。当大家都在追逐同一类基金的时候,如果下一年市场大跌,他们就都排在了后面。这说明基金经理队伍里面的群体效应也很强。


中国基金市场与FOF指数

在中国市场,基金优于股票,主动基金整体优于指数基金,巴菲特关于投资指数基金的结论在中国不适用。


尽管中国市场上的主动基金优于被动基金,但是主动基金缺乏持续性,基金经理中很难选出来持续好业绩的人。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中国基金市场中80%是散户,20%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作为整体而言在基金判断方面还是比散户强一些,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有数据和分析师的支持。

1543220330961003858.jpg

1543220330970088855.jpg

1543220330980093352.jpg

因此,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在机构中进行指数化的投资。巴菲特的结论本身并没有错,美国基金市场就是机构的市场,在机构中进行指数化投资保证会位于前三分之一,但是在机构和散户混在一起的市场中,这个结论就不成立。所以我们在中国市场应用巴菲特的结论时,需要进行一定调整,将这些基金混合在一起做一个指数,比如说现有的FOF指数就是如此。


关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建议

中国市场中没有Beta,这是现存的一个状况。因此,大家在选择股票和基金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如果投资时间低于两年,那就别碰了。


第二,选择ROE高、公司盈利能力强的股票。值得注意的是,ROE不能只看一年,最好是连续三年都很好,而且比较稳定。


第三,估值要足够低。这是一个统计概念。从数据来看,选择偏小市值的股票,避开最大和最小市值的股票。最大市值的股票盈利改善和增长空间都有限,大多数是国有股;最小市值的股票由于壳价值的丧失相对风险很大。对与机构投资者而言,要长期关注盈利指标、估值指标等相关数据,并对过去五年或十年的情况做个总结,最底下的10%至20%肯定是买的,这些并不能保证第二年就赚钱,但一般历史数据表明,两年之内能赚钱。


从中国基金市场的结构来看,散户的数量非常庞大,“择时”是一个实际可用的辅助工具。但是,“择时”只能作为辅助,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带来“择时”策略的变化,很少有人能够在每一个拐点都“择时”正确,因为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数据分析和策略选择。

1543220458291001870.jpg


课堂感想

1543220532304047660.jpg

清华经管学院18级金融硕士

刘伊洋

我从杨忆风老师的课中受益良多。他先从资管行业规模、个基金类型业绩比较和量化行研方法对基金行业进行深度解析,最后以一个市场中性对冲基金的案例给大家展示了量化模型构建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一个本科统计学背景的学生,我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更希望能将严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传统分析相结合,并探索之中的投资策略例如多因子模型搭建,smart beta策略的研究以及流程的优化方法。杨老师讲课风格有趣,他本人也非常engaging,总体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


1543220642768019002.jpg

清华经管学院18级金融硕士

胡惠怡

杨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良多,通过老师的讲授,我对资产管理行业有了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对之前不太熟悉的量化投资领域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老师对A股市场有效性的分析,指出了中美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不同带来的基金表现的差异,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方兴未艾,存在大量的人才需求,作为专业硕士项目的同学,杨老师的这堂课也启发了我对于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思考。


主讲人简介

1543220760199033747.jpg

杨忆风博士,持有清华大学学士、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电子材料与器件博士、金融学硕士等学位,曾在美国多家金融机构任职,包括GeneralRe Asset Management, J&W Seligman & Co., Vantage Investment Advisors,Munder Capital Management 以及Lord, Abbett & Co. LLC,历任分析师,基金经理,资深基金经理,研究主管,资深投资顾问和董事经理等职务;2006年回国后先后担任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2015年创立上海翼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投资总监。杨忆风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理事和2015-2017年度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导师。

上一篇: 清华经管学院召开2018年秋季学期硕士项目教学咨询委员会

下一篇: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硕士项目学生赴怡和集团参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