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当下金融科技发展迅速。短短数年间,全球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数字货币等领域呈现爆发式发展,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在重构整个金融业态。传统金融机构盈利模式遭遇冲击,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市场的推崇和欢迎。
中国金融实务课堂系列之六——金融科技,旨在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分享金融科技方面的理论、实务与新技术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新兴技术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应用,以帮助学生了解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9月14日晚,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2020年中国金融实务课堂系列之六金融科技第一讲在舜德楼开讲,由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担任演讲嘉宾,主题为“金融科技挑战与商业银行的应对”。张建华行长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大家介绍了数字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讲座由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高峰教授主持。
课堂现场
“当下的金融科技应该是金融+ICT+B。ICT即信息、科技和通讯技术,现在还应该加上B——大数据。ICT更多偏向于技术层面,而B才是未来金融科技里面最重要的。数字时代的金融科技如何实现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张健华分析了金融科技头部公司在市场瓜分、机构竞争、客户流失等方面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并表示未来最大的冲击反而是对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甚至整个业务产品和流程的颠覆。金融科技公司没有线下机构网点的基因决定所有解决方案必须围绕数字化的方式。因此,他们依靠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尚未完善的市场规则,正逐渐占有支付、财富管理、投资等原本的银行业务,并拥有了数字时代最宝贵的财富——用户数据。
张建华行长为同学们做分享
而具有高度监督特征的银行不得不在枷锁下起舞,正视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开启艰难的转型之路。张健华认为转型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知识理念导致的思维方式固化,另一方面来源于银行围绕核心系统建构的大一统的体系,相较之下,金融科技公司的分布式架构能更加有效地为用户高峰期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怎么样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化,而不是简单的线上化、可视化?”张健华认为数字化转换后进一步分析、整理、加工,才能创造价值。相比拥有庞大信息量的科技公司,银行首先应优化业务,保证客户不再流失,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进行深入挖掘。“价格竞争最后一定离不开市场无形的手,但如果银行自己的数据丢失了,或者建立不起来数字化能力,这个银行是没有竞争力的,长远来说最后一定是被淘汰的。”
课堂现场
“中国金融科技真正底层的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很多基础技术研发正在推进。我们最强的是应用端连接的庞大市场的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张健华建议银行更加关注成熟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比如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之外的物联网技术,未来它将广泛应用于供应链融资。
目前银行业、金融业已加速思想意识转变、人才储备内部流程再造的进程。华夏银行正在积极建设开放银行,通过API接口向外部机构开放应用和信息,同时也把自己的系统嫁接到别的平台上,以此取长补短。“我们希望未来的银行是,你看不到我这有一家银行,但是你无时无刻不用我的银行服务。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开放的银行赋能客户。”因此张健华看好银行未来的发展。“监管确实对我们有制约,但是也给我们留了一条活路,不允许科技公司开一类账户。所以最终核心问题是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张建华行长深入探讨
讲座最后,张健华与同学们就数字化风控、未来发展模式、行业竞争、人员储备、数字货币、疫情的影响、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对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前沿知识的盛宴,激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
主讲人简介
张健华,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多个部门,先后任金融稳定局副局长、研究局局长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长,2015年任北京农商银行行长,2017年1月至今任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博士在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金融科技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发表过大量专著和论文。
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自2014年以来,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先后开设了《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I] ——中国机构化买方投资行业》、《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II] ——金融卖方机构》、《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IV] ——行业研究》、《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V] ——房地产金融》、《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VI] ——金融科技》、《中国金融实务课堂 [VII] ——金融投资实务》等各类实务课程。几十余位知名业界校友作为行业导师走进课堂,与学校老师一同将金融行业的前沿知识与实务经验介绍给在校同学,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业界实务有最直观的洞悉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