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点冒险家精神
宋安澜,软银中国
1988年,在清华待了十年、读完本硕博之后,他怀揣着38美元只身一人到美国留学,从博士后做起,后来成为助理教授;
199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拥有稳定收入的时候,他毅然决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加入创业团队开始跌跌撞撞的创业之旅;
2000年,当创业团队做出一点名堂的时候,他选择回国,加入当时尚在萌芽期的软银中国,直到今天,他依然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对新知识的热情。
他是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宋安澜,也是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的行业导师。他为学生提供接触金融实务工作的平台,也传递给他们人生经验。
摸爬滚打
“有理想就要去闯一闯”
“现在有的孩子比较保守,喜欢安稳的工作。其实如今创业条件变好了,有理想就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去闯一闯。”正值耳顺之年的宋安澜说这句话的时候,双眼炯炯有神,如同年轻时那般富有激情与活力。
宋安澜是典型的“三清团”,在自动化系取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到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大学生稀缺的那个年代,他原本可以凭着一纸文凭找个不错的工作,靠着稳定的收入过上舒服的小日子。但是他决定要出国留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宋安澜做了三年博士后之后,又从事了四年的助理教授工作。在生活趋于稳定的时候,他再次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创业。
“当时创业的人不多,而且大家一般是毕业后到大公司历练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始创业。”宋安澜回忆说,“但是当时在新泽西州有一个留学生创办的小公司,专门和中国人做生意,一下子吸引了我。”
这家公司名为UT斯达康,现在是专门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通信公司。其产品“小灵通”曾经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
宋安澜回忆,当时这家创业公司只有五个人,他一个人同时担任系统管理员、信息总监、产品经理等多个职位,从“拧螺丝”开始,快速熟悉了创业公司的运营管理流程,这也为宋安澜之后转向投资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虽然创业团队人手少,但是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涨,公司研发的第一款产品是被称为“智能网关”的通信系统,宋安澜带领研发小组,从停留在纸上的产品构想到做出实物、在中国电信联网开通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一百万美元的产品销售收入在当时看来就是一笔“巨款”。
当宋安澜在UT斯达康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他又一次冒险:回国,再次创业。
宋安澜回国后参与创立软银中国基金,从一亿美元的资金开始做起。“刚开始投资了20几个公司,但投资后不久就遇上了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大半公司都死掉了”宋安澜云淡风轻地讲述着这段经历,当时经受的煎熬与焦虑都难以察觉。 但是,凭着对市场的敏感,软银中国团队将基金的20%的资金投入阿里巴巴,换取了30%的股份。这后来成了中国投资界的经典案例。
在宋安澜看来,人生苦短不能留下遗憾,在决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之后就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
心中烙印
“清华教诲让我受益终身”
回忆起自己在投资领域的经历,宋安澜感慨道:“从业这么多年,觉得自己受益最深的是当年在清华学习时培养而成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尤其是在创业阶段,宋安澜认为专业知识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注重实际的分析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是最关键的。他觉得“分析、动手、学习”也是从事投资领域相关工作最需要的三个素质,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他不太看重应聘人员的专业是什么,而是更看重他的素质。
此外,他还总结出了“投资4P”理论,即评价一个投资项目主要依据四个原则:People,团队要有操守、有职业道德;Product,产品和技术要过硬;Potential,项目要有发展潜力;Predictability,项目的可预测性。
现在,宋安澜身上有15个董事头衔,负责运营五个基金。虽然身居高位,但他要求公司所有的投资总监必须亲自考察每一个投资项目。对此,他同样身体力行。
宋安澜曾经去往山西太原的某个铸管企业考察,亲眼看到加工工厂地面上漂浮的一层蓝烟;曾经到内蒙古某项目考察,看到了被煤渣染成黑色的运煤道路;曾经亲自跑到垃圾填埋场考察,成群的苍蝇围着他嗡嗡地飞来飞去……
“要找到好投资,一定要亲眼去看,然后再去分析。”宋安澜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了软银中国众多投资总监的工作准则。
同时,他还强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投资人一定要有自主学习意识,要清楚地知道某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宋安澜认为,只要愿意学习,所有具体知识都可以学会。
如今,60岁的宋安澜对H5软件、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潮话题知之甚多,依旧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情,为找到“好投资”而不断学习。
他介绍说,目前软银中国的投资业务主要有TMT、医疗健康、系材料系能源、产业升级和消费四个方向。
宋安澜是一个具有“环保主义情怀”的人,在美国花更高的费用购买了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能坐地铁就绝不开车,而且他还经常回到清华挖掘比较好的清洁能源项目。在他看来,好的投资项目不仅仅意味着能够带来高回报率,更重要的在于这个项目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
行业导师
“是荣幸,更是应尽的责任”
宋安澜在清华经管学院读博的时候,曾经跟着毕业后在部委信息中心工作的学长一起研究决策支持系统,“在IBM大型计算机上编程序”。提起当年动手做课题的日子,他的眼中还透露着一丝兴奋与喜悦。宋安澜觉得,手把手带他一起做课题的学长其实就是“行业导师”,在项目实践中学到的本领对后来创业极有帮助。这段经历让他感受到了清华校友对学生重要影响,也让他意识到了清华校友身上的责任。
“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的行业导师既是一种荣幸,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宋安澜说。
从2015年开始,宋安澜总共带过7名学生。
他和学生们见面交流,解答学生们心中的困惑和疑虑;他也为同学们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接触真实的投资案,跟优秀的投资总监做项目;他还为同学们提供投资数据和案例资料,帮助他们完成硕士项目的研究课题……
“行业导师”的担子并不轻松,宋安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也为他们提供求职就业的指导,将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
宋安澜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如果要创业,就千万不要犹豫,而且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创业团队,这对创业成功与否十分重要。”宋安澜支持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尽管工作繁忙,但是宋安澜觉得“行业导师”的工作让他乐在其中,他非常喜欢和年轻人相处的过程,他觉得,“折腾到今天,清华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很荣幸自己能够为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帮助,这也是我身上的一份责任”。
“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的行业导师既是一种荣幸,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宋安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