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报名

新闻动态
所在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生风采 > 正文

1554974130993009512.jpg

魏先先

2018级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硕士


安家小厨中的魏先先身着运动帽衫,围着围巾,头发随意扎起,笑容亲切灿烂,周身上下透露出一种随性、自然的感觉。这样的气质或许来源于她内心的坚定和自信,从理科生转变为商科生,从牛津到清华,魏先先的每一次选择和转变看似是冒险的突破,但她都完成了完美的转身。目前,她正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硕士项目,全新的选择也带给她了全新的体验,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更加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


掉转航向,回归中国

魏先先出生于北京,但小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中国香港,因此她高中之前的教育经历都是在香港完成的。在英国完成高中学业之后,她考进了世界顶尖名校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与哲学。牛津大学和她所在的专业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她的本科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解题、推导中度过。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当时的她没有明确的想法,偏理论而轻实践的学术氛围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要摆脱环境所带来的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要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1554974259240014849.jpg

这个时候,她将目光转向了国内。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阔的市场和迅速的发展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英国脱欧之后,魏先先更加意识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于是她准备掉转航向,回国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小就去香港读书了,对于内地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清华在中国是名列前茅的大学,在这里,我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加深对中国了解的渴望让她选择了清华作为自己攻读研究生的地方。


来到清华,了解世界

进入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硕士项目就读之后,她面临的第一个“cultural shock”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在牛津大学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主要依赖邮件交流。但是在清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大家可以用微信随时交流,老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很关心学生们各个方面的发展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让我感觉我们与其说是师生,更像是家人”魏先先说道。

国际化作为经管学院的一大“金字招牌”,也是魏先先当初选择这里的原因。在牛津的时候,她没有赴其他国家交换学习的经历,这让她倍感遗憾。但是在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硕士项目就读,国际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需。丰富的MiM-CEMS海外交换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顶尖商学院的共建合作;国内外行业大牛的报告和讲座……学院和项目种种的国际化举措都让她能够在立足中国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下一个学期,她即将前往CEMS成员院校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进行学习,这让她十分期待,她说道:“交换让我不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了解、感受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是我所期待的。”

1554974346305048505.jpg

魏先先和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院士在清华的合

除此之外,经管学院的职业发展导向也让她觉得无比受用。学院设置了专业的职业发展支持团队,能够对同学们未来发展的问题答疑解惑。同时,学院也配备了师资力量雄厚的行业导师队伍,能让同学们及时地了解到最新行业动态和咨询,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这让她能够弥补在英国学习时候的短板,让自己的未来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职业发展支持团队里的老师都很耐心,能够对我的疑惑给予很多宝贵的建议。”

在经管学院,学习不仅仅来自课堂,来自书本,更来自身边优秀的同学。“在和身边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改变了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魏先先说道,“之前觉得一些人可能学习成绩好,工作却很圆滑。但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大家的创新和批判的能力都很强,有热情有思想。”

这样的群体不仅能够让她从中获益很多,也能鞭策她不断向周围人看齐,不断进步。“这个平台给了我一个能够去认识中国年轻人的机会,而且是中国最顶尖、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


甘当桥梁,未来可期

在管理学的众多分支下,魏先先最感兴趣的是创新创业领域。入学这一年,她最感兴趣的课程是朱恒源老师开设的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老师讲课很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朱老师能够结合当下互联网产业的热点引导我们思考。产业的变化速度很快,老师的每节课都紧跟时代热点,能够带领整个班级去探索新兴的领域。”魏先先说道。智能家居、云计算这些科技前沿产业的话题总是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


“清华是一个创新创业很好的平台,产学研的结合做的很好。众多的院系也能够让知识产生碰撞,产生出不一样的火花。”她之前学习的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和实践的结合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她希望自己未来的工作能够像一座桥梁一样连接理论和实践,缩减二者的距离,让更多发明创造为人所用。


学习之余,魏先先热爱旅游、听音乐、看画展等等。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她有了更多现场体验的机会。除此之外,她还担任故宫的志愿者,这段经历让她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自己国家的历史。采访的最后,她用“追求新鲜”来形容自己。这意味着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但这并不是要不断地换地方,而是在一个地方能够不断发现新鲜的东西。“去发现没有看到的东西。希望自己每天都和昨天不一样。欢迎新的体验,不一定要对某个人的想法认同,但要很乐意去倾听,以及思考。” 


文 | 张立榕   编辑 | 王莹

上一篇: 我在清华读MiM | 康睿德: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德国男孩

下一篇: 我在清华读MiM | 康睿德: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德国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