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7点,由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创办的《中国金融事务课堂2—中国金融机构与金融前沿》第二讲《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课程正式开讲。
为了在在校学生中普及金融机构知识,为金融行业培养后备人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在2014年秋季开设《中国金融实务课堂1—中国机构化买方投资行业》后,于2016年春季开设了《中国金融实务课堂2—中国金融卖方机构与金融前沿》课程,由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教授、资深校友方方和经管学院金融系沈涛教授负责,全部讲师均为在金融界资深并对清华有深厚感情的校友担任。该课程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
中国金融实务课堂2第二讲由汪韧学长担任讲师。汪韧学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职于华尔街所罗门美邦,后回到亚洲工作,先后担任瑞银亚洲金融机构部负责人、美国富瑞金融集团Jefferies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总裁、中国民生金融首席财务官兼投资银行总裁,2018年起汪韧学长担任富春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在18年的投行生涯中,汪韧学长主持和参与了多个IPO、并购、债券发行及股权配售等项目,投行工作经历丰富。
课程伊始,汪韧学长从“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两种不同名称的区别开始讲起。他向同学们介绍说,“投资银行”多以机构业务为主、“证券公司”多以个人业务为主,并对投资银行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投资银行是作为中介,将有投资需求的一方和有融资需求的一方撮合在一起的金融机构。
随后,汪韧学长剖析了金融业界赫赫有名的“高盛模式”与“摩根士丹利模式”,并详细介绍了投资银行五大主要业务部门: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FICC)、股票、投资银行(产品组、行业组、国家组)、研究、后台部门。

汪韧学长在讲课
课堂上,汪韧学长运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分析了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并向同学们总结说:“市场是投资银行赖以生存的根本,要学会从历史长河中剖析投资银行的发展变化。”
汪韧学长认为,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五个方面。同时,他还告诫同学们,投资银行家的成功要素:第一阶段要“勤奋”,增加自己的财务知识和业务能力;第二阶段要“做人”,提高沟通能力与调动资源的能力。
最后,汪韧学长与同学们针对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与个人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课堂现场

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