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由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创办的《金融实务课堂2—中国金融机构与金融前沿》第四讲《保险与再保险公司》课程正式开讲。
为了在在校学生中普及金融机构知识,为金融行业培养后备人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在2014年秋季开设《中国金融实务课堂1—中国机构化买方投资行业》后,于2016年春季开设了《中国金融实务课堂2—中国金融卖方机构与金融前沿》课程,由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教授、资深校友方方和经管学院金融系沈涛教授负责,全部讲师均为在金融界资深并对清华有深厚感情的校友担任。该课程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
中国金融实务课堂2第四讲由陈东辉学长担任讲师。陈东辉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莫纳什大学计量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先后进入民用飞机制造业、销售领域和保险精算行业。曾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险经算总监,保监会偿付能力标准委员会委员,现为瑞士再保险中国业务负责人和中国总裁。陈东辉博士同时担任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保险与风险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是具有丰富的保险业从业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精算专家。
陈东辉学长以《保险业:朝阳依旧灿烂》作为本次课程的主题,分别就保险性质特点、保险的良好发展前景、巴菲特模式、中小保险公司困境、保险经营核心和保险业中的科技创新六大版块对保险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以近期保监会与银监会合并的热点新闻为由头,陈东辉学长向同学们阐述了中国保险20年的发展历程。他提醒大家在面对当前加强监管、风范风险的形势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陈东辉学长在授课
“保险是唯一围绕负债管理开展的金融活动”,陈东辉学长说。他指出了保险行业的核心功能,即通过互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和负债管理。陈东辉学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保险的起源和数理基础来源,并指出保险机构的意义是通过风险的聚集和分散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陈东辉学长通过翔实的数据对比了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保险发展水平,总结出了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着总量巨大但增速放缓、渗透率低、保障程度低、保险意识逐步培育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特征。此外,他归纳了保险行业增长的五个浪潮,即汽车/储蓄、健康/政府补贴保险、养老/财富管理/寿险、责任保险和财产/巨灾五部分,并指出当前中国处于保险发展的钻石期,未来增长潜力可观,保险业依然是朝阳行业。
陈东辉学长在授课
面对当前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困境,陈东辉学长认为,中小保险公司应把握好风险管理这一保险经营的核心,同时要清晰明确企业愿景与使命,从而形成自己的企业特色,避免随波逐流。“中小公司的出路在于大胆创新”,他总结道。
针对“新技术能否颠覆保险业”这一话题,陈东辉学长以“众安保险”为例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保险的特点是其根本,而科学技术的应用则是锦上添花。陈东辉学长还提出了科技推动保险创新可能会经历的两大阶段:一是基本在现有的保险业务模式内提高效率、改善体验、更加精准、降低成本;二是高频低损、贴近服务的保险需求将内化为其他服务的一部分,保险会像“剥洋葱”一样收缩阵线,回到低频高损的核心风险转移需求。最后他指出,中国保险行业目前处于第一阶段的繁盛期,但第二阶段已经在悄然发生,技术创新不会颠覆保险经营,但保险从业者也应当勇于拥抱科技创新的浪潮。
课堂现场
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